附近学生兼职快餐联系方式-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24小时品茶微信wx,500元快餐4小时不限次数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大众摄影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大众摄影网 首页 消息 查看内容

江融:摄影是否失去了发展方向?——从2015年AIPAD看摄影的趋势 ... ... ...

2015-6-17 11:51| 发布者: 编辑:孟伟| 查看: 1414| 评论: 1|原作者: 江融|来自: 瑞象馆

摘要: 1979年,近30家画廊在纽约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经销摄影作品的机构,名为“国际摄影艺术经销商协会”(AIPAD),并决定1980年举办首届纽约摄影博览会。该博览会后来成为了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摄影博览会。今年,第35届纽 ...

1979年,近30家画廊在纽约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经销摄影作品的机构,名为“国际摄影艺术经销商协会”(AIPAD),并决定1980年举办首届纽约摄影博览会。该博览会后来成为了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摄影博览会。今年,第35届纽约摄影博览会(AIPAD)于4月16日至19日在公园大道军械库举行。来自全世界89家重要画廊参加了此次盛会。


由于受到后来在1991年成立的洛杉矶摄影博览会(Photo LA)和1997年开始举办的巴黎摄影博览会(Paris Photo)的激烈竞争,纽约摄影博览会在过去几年里不断从原本主要经销老照片的较为保守博览会,发展成为一个更具多样性的摄影艺术博览会,展销从摄影术发明之初的各种传统工艺的作品,到20世纪初发端的现代主义摄影作品,一直到当下流行的3-D影像作品和静态影像与动态影像结合的视频作品。


每年参观纽约摄影博览会,不仅都能看到许多已经载入摄影史的精彩摄影原作,而且还能发现不少是藏家竞相收藏的罕见珍品,以及一些具有新的观念、新的手法或新发现摄影家的作品。从各家画廊展出的作品中,尤其是在入口处的几家重要画廊的展品,往往能看出摄影总的走向。


现代主义摄影作品当道


今年,在军械库展厅入口处仍然集中了几家专门经营摄影作品的老字号画廊。正中间位置是纽约的霍华德·格林伯格画廊(Howard Greenberg Gallery), 这家具有30多年历史的画廊以经销美国摄影家作品著称。该画廊在本届博览会中将美国著名摄影家威廉·克莱因(William Klein)1964年拍摄的作品放在其展厅正中间。这位在上世纪50年代创作了几部具有开创性摄影作品的摄影家今年已年届87岁,那么,该画廊为何今年会主打这位摄影家的作品?的确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穆罕默德·阿里+班迪尼,摄在拳王阿里击败利斯顿之后,1964年/后加油彩,摄影:威廉·克莱因。? William Klein


克莱因先是以在纽约街头近距离抓拍各种人物的粗颗粒影像出名,后来,他转向制作纪录片,并曾将其拍摄的几幅连续画面的黑白底片放大成接触印相,之后,用彩色画笔在放大的照片上打叉或留下其他标记,仿佛是摄影家在编辑照片小样时所作的记号,又像似电影胶片的连续画面。实际上,克莱因通过这种手法增强了他的照片视觉效果,并将摄影、绘画和电影不同媒介结合在一起。


克莱因最近几年从他定居的巴黎多次返回纽约,拍摄了一组反映纽约布鲁克林不同社区居民生活现状的作品。尽管我们仍然可以从这组作品看出他当年的风格,但难以期待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能够创新。那么,现在展示他在上世纪中期创作的作品,除了是向这位已经载入世界摄影史的大师致敬之外,是否还暗示这位大师早在上世纪便看出摄影媒介的局限性,并采用跨媒介的形式来超越这种局限性?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推出数码摄影技术之后,世界各地的摄影家主要朝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是回到摄影的原点,采用摄影术发明之后早期摄影的各种传统方法,包括能捕捉丰富细节的大画幅摄影和暗房中制作物影摄影等;另一方面是走向摄影的未来,利用最新的数码相机和数码技术进行实验,如在明室利用数码软件进行后期拼贴和修改画面来重新创作,或是从因特网上下载现成的图像进行再创作。那么,从今年博览会的现场来看,是否能看出当下摄影正朝着什么方向发展?以下我们可以从今年博览会的不同方面来加以观察。


今年各家画廊仍然是以展示20世纪摄影大师作品为主。其中最为抢眼的莫过于美国几位现代主义巨匠,尤其是韦斯顿(Edward Weston)、亚当斯(Ansel Adams)、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卡拉汉(Harry Callahan)和怀特(Minor White)等。这些摄影家注重摄影作品的形式感和超越现实世界经验的美感,特别适合画廊的销售。在摄影作品相对于其他媒介作品来说价格仍然不高的情况下,藏家争相收藏他们的作品,尤其是一些罕见的老照片(vintage print)。


特别引起观众注意的是,旧金山的斯科特·尼科尔斯画廊(Scott Nichols Gallery)展出12幅亚当斯1941年拍摄的《月升》作品的样片,可以看出每幅作品均有细微差异,可能是亚当斯当年在暗房中使用过的样片,每幅样片均盖上“作废”字样,而且有几幅破损。但标价18000美元,仍然有收藏价值,可以用来研究亚当斯放大这幅名作的过程。


上世纪欧洲现代主义名家阿杰(Eugène Atget)、拉蒂格(Jacques Henri Lartigue)、杜瓦诺(Robert Doisneau)和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的黑白摄影作品也一直深受藏家的青睐。今年纽约亥伯龙出版社画廊(Hyperion Press)展示了一批杜瓦诺1960年应《财富》杂志邀请来美国拍摄加州棕榈泉度假胜地的彩色作品,这组作品不仅能看出杜瓦诺对幽默细节独具慧眼,而且将欧洲摄影家尝试彩色摄影的年代又往前推进。


棕榈泉,1960年,摄影:罗伯特·杜瓦诺。? Robert Doisneau


无独有偶,亚特兰大杰克逊艺术画廊(Jackson Fine Art)也展出美国已故著名黑人摄影家帕克斯(Gordon Parks)在1956年受《生活》杂志委托到美国南部用彩色摄影报道种族隔离的状况。这位摄影家以黑白照片反映美国黑人受歧视和争取民权故事闻名,然而,帕克斯在这次用彩色照片报道中,不仅反映了黑人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生活状况,而且还真实报道了黑人穿着盛装到教堂做礼拜和参加葬礼等日常生活的画面,表明黑人与白人一样也希望过着平等和有尊严的生活。


阿拉巴马州莫比尔市,百货店,1956年,摄影:戈登·帕克斯。? Gordon Parks


虽然这两位欧美摄影家均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末受杂志委托尝试彩色摄影,但直到七十年代初欧美摄影家才真正有意识地将彩色摄影作为艺术摄影创作。近年来,各家画廊纷纷推出“新彩色摄影”重要人物艾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肖尔(Stephen Shore)和迈耶罗维茨(Joel Meyerowitz)的作品。同样,上世纪六十年代崭露头角的阿勃丝(Diane Arbus)、维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和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这三位“新纪实”摄影代表人物的作品也深受藏家的欢迎。这两个摄影流派作品的价格均不断上升。


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地形”摄影流派代表人物罗伯特·亚当斯(Robert Adams)和去年刚去世的刘易斯·巴尔兹(Lewis Baltz)的摄影作品也越来越抢手。同样,画廊也不断推出杜塞尔多夫学派创始人贝歇夫妇用类型学的方式将工业建筑拍摄得如同无名雕塑般的作品。但是,贝歇夫妇所培养出的一批弟子早已成名,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托马斯·斯特鲁斯(Thomas Struth)和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等人的早期作品大多进入二级市场。


另一家纽约老牌摄影画廊埃德温·豪克画廊(Edwynn Houk Gallery)展出一幅杜塞尔多夫学派的传人加拿大摄影家罗伯特·波利多里(Robert Polidori)在卢浮宫拍摄的新作。这位擅长以大画幅相机客观拍摄大型建筑内部景观的摄影家,将建筑作为暗喻和记忆的容器,其作品细节丰富十分耐看。然而,并非所有模仿杜塞尔多夫学派的摄影家均能成功。纽约尤西·米洛画廊(Yossi Milo Gallery)推出的德国年轻摄影家马库斯·布鲁内蒂(Markus Brunetti)在欧洲各地采用类型学的方法正面取景拍摄教堂外观的作品,尽管画幅巨大,细节丰富,但缺乏新意和深度,停留在建筑物的表面。


圣玛利亚比萨大教堂,2014年,选自《外观》系列,摄影:马库斯·布鲁内蒂。? Markus Brunetti


寻找具有新意的摄影作品


那么,今年博览会有哪些具有新意的摄影家作品?来自美国中西部的温斯坦画廊(Weinstein Gallery)展出了亚历克·索思(Alec Soth)2014年刚发表的新作《歌曲集》(Songbook)作品。这部作品是这位继承了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开创的美国“诗意纪实摄影(lyrical documentary photography)”传统的年轻摄影家,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出发的结果。


大卫和崔西,科罗拉多州丹佛市, 2013年,选自《歌曲集》系列,摄影:亚历克·索思。? Alec Soth


但是,这一次,索思要打破自己原先创作几个项目的模式,没有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彩色照片,而是采用数码相机拍摄,而且,他像维基(Weegee)一样使用闪光灯抓拍黑白照片。这些照片看上去像新闻照片,实际上,它们属于索思与他的作家创作伙伴在2012年至2014年期间多次开车到美国各地寻找虚拟社交媒介时代人们向往实际交往的社会生活项目。


他们走访了许多小城镇的集会、舞会和节庆,仿佛是地方小报的记者,拍摄能反映人们在不同社区交往的生活场景、人物肖像和自然景观三大类作品,并将它们编成一部画册。但是,这些照片每一幅均能单独成立,它们已脱离新闻摄影的范畴而成为艺术摄影作品。这些作品既幽默又伤感,而且略带神秘和巧合。


温斯坦画廊这次展出该项目的一幅作品是一名男子正在床上亲吻另一位女子,但他们俩均背对观众的画面。索思在一次采访中指出,他是受多萝西娅·兰格(Dorothea Lange)的名作《移徙母亲》中两个女儿将面部掩埋在母亲怀里的画面启发。他认为,有时背对观众的画面更耐人寻味。同样,另一家来自美国中西部李·马克斯美术画廊(Lee Marks Fine Art)展出近年来崭露头角的美国女摄影家珍·戴维斯(Jen Davis)的一幅自拍作品,面部也是背向观众。戴维斯的作品也是诗意地反映自己作为肥胖症患者的生活纪实写照。


无题,第56号,2014年,摄影:珍·戴维斯。? Jen Davis


温斯坦画廊今年还专门推出美国新生代摄影家卡斯·博德(Cass Bird)的作品。这位70后年轻女摄影家以女性主义视角拍摄身边带有中性性格女子的照片。她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夏天带着一批年轻女子到美国田纳西州郊外拍摄了一组作品,并将它们汇编成一本题为《再次狂野》(Rewilding)画册,引起评论家的关注。这些照片反映了当下年轻一代的女性兼具男性特征和性格的特点,来探讨新一代人对性别问题的看法。


与男孩一道出去玩,2012年,摄影:卡斯·博德。? Cass Bird


来自洛杉矶的费伊 / 克莱因画廊(Fahey / Klein Gallery)展出了摄影家汤姆·比安奇(Tom Bianchi)于1975年至1983年期间在纽约火焰岛拍摄的男同性恋伙伴的作品。这组用宝丽来相机近距离拍摄具有阳刚身材的男同性恋群体的照片,直到2013年才公开发表。这批珍贵照片不仅记录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同性恋尚未得到社会认可之前的生活状态,而且将人体转变成非常具有强烈雕塑形式感的作品。


选自《火焰岛》系列,1975年至1983年,摄影:汤姆·比安奇 ? Tom Bianchi


纽约丹齐格画廊(Danziger Gallery)展出了曾在日本定居的英国物影摄影家苏珊·德爵斯(Susan Derges)的新作。受过绘画训练和日本审美观影响的这位艺术家对“相机总是将被摄物与观众隔绝”的不满,直接将相纸置放河床上,借月光和闪光灯的照射,以及声音的波动,将水纹、植物、月亮、星空和桥梁等影像捕捉在相纸上。她的作品是大自然与艺术家内心感受的契合结晶,看上去像绘画,却是绘画难以达到的真实效果。她借用19世纪传统工艺制作出具有创意的当代艺术品。


星空与小桥,2013年,摄影:苏珊·德爵斯 ? Susan Derges


来自伦敦的哈克布利艺术画廊(Hackelbury Fine Art)展出了英国艺术家加里·法比安·米勒(Garry Fabian Miller)利用已经停产的反转直印相纸(cibachrome)创作的《极乐世界》(Bliss)系列作品。他是将光线透过装有水的彩色玻璃容器加上一些几何图形的剪纸直接照射到这种相纸上长时间曝光来创作。这批作品不仅是将光线作为创作媒介和被摄主题,而且所产生的物影照片如同抽象表现主义的色域绘画(color field painting)流派作品。


中间地带,2012年,摄影:加里·法比安·米勒 ? Garry Fabian Miller


该画廊还展出美国孪生兄弟艺术家道格与麦克·斯塔恩(Doug & Mike Starn)的新作。这对兄弟组合自1987年惠特尼双年展开始受到国际关注以来,一直以不同材质混合运用于摄影、雕塑和装置作品创作中。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他们于2010年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顶层展览的“竹林展”装置系列。斯塔恩兄弟延续“竹林展”作品中的精神与能量,创作了“无心无想无事”摄影系列作品。他们采用19世纪彩色碳化印刷过程来将混乱的树木影像分层印在日本宣纸上,仿佛是一幅水墨画与当代抽象画结合的作品,同时又蕴含着禅宗的哲理。


选自《无心无想无事》系列,2014年,道格与麦克·斯塔恩(Doug & Mike Starn)


各国摄影家争奇斗艳


除了上述欧美摄影家作品之外,本届博览会还展出了来自南非、秘鲁、阿根廷、古巴、伊朗和越南等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摄影家的作品,以及前苏联无名氏拍摄的照片。


来自日本东京的塔卡石井画廊(Taka Ishii Gallery)展示了细江英公、东松照明、森山大道等日本现代主义摄影的代表人物作品,并展出日本渡边克己(Katsumi Watanabe)于1960年末至1970年代初在日本新宿区拍摄的黑帮、妓女和同性恋等社会边缘人物的肖像摄影作品,以及高梨丰(Yutaka Takanashi)于同时期在东京拍摄的纪实摄影作品。美国波特兰的查尔斯·哈特曼艺术画廊(Charles A. Hartman Fine Art)也展示须田一政(Issei Suda)拍摄日本人日常生活的摄影作品及画册。这位同属于战后的日本摄影家并不执着于一味模仿西方摄影家的表现手法,而是通过摄影作品寻求专属于日本的美学趣味。


今年来自中国的三家画廊不约而同地展出了近十年来国内年轻摄影家回溯到中国传统美学寻找灵感的摄影作品,的确给纽约摄影博览会观众带来了清新的印象。百年印象画廊展出了姚璐《新山水》系列中一幅巨大的作品,这幅作品从远处观看像似一幅中国传统的“青绿山水”画,但仔细观看才发现是艺术家通过数据技术将建筑工地堆积的泥土及其覆盖的绿色塑料布照片精心制作的作品。这种错觉能使观众在审美之余对当下环境问题尤其是中国大兴土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问题进行思考。


M97画廊带来了阿斗、韩磊、邵文欢、王宁德、董文胜和黄晓亮等摄影家作品。其中,阿斗的新作《草叶集》利用泥土、树枝和植物等自然元素与墨水的混合,产生了中国传统水墨画和书法的抽象表现主义效果。韩磊的《螺旋》作品是使用光栅板创作的立体图像,观众可以从不同视角看出中国传统绘画的山和水这两个主要的元素。邵文欢的《霉绿》系列是在暗房中将拍摄的假山石照片显影在手工制作的亚麻布明胶银盐画布上并涂绘矿物颜料的作品。该作品同样能让观众联想到中国传统绘画。


今年刚参加纽约摄影博览会的See+画廊展出了魏壁结合摄影和书法创作的《梦溪》系列作品。这位身体力行归隐到故乡农村的艺术家通过拍摄农民、农具和自然景观的黑白摄影作品,并将自己拍摄时的感受用毛笔字书写在照片上,来抒发自己对逐步消失的乡村生活的眷恋。卢彦鹏的《空·气》系列作品也是通过拍摄中国的山峰、庙宇和亭台楼阁等照片,并在暗房制作的过程中加上手绘等效果,来反映他对这些地方的记忆。曾忆城的《一时一地》系列作品是通过他在各地游历时拍摄的一些看似小品却具有禅机的空灵影像制作而成,如同中国传统的文人画。


这三家中国画廊这次所展示的大部分艺术家作品,都包含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和精神,其中有几位摄影家作品将参加明年初由纽约美华协进会举办的《山的艺术》摄影展。这次博览会的展示可以说是该展览的预览,让观众了解到中国有一批年轻摄影家回到传统的美学吸取养分,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他们对当下中国急速的城市化所产生严峻后果的态度。


结语


从今年纽约摄影博览会的展品中,我们能感觉到各国摄影艺术家都在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当下人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态度,以及如何应对数码技术对模拟摄影技术的冲击,以便能够不断创造出具有新意的摄影作品。然而,今年博览会虽然能看到一些这类作品,但笔者仍感觉到摄影似乎暂时失去了发展方向。当下的摄影有几个现象值得关注:


首先,世界各国的摄影家可以通过自己网站、社交媒体或画册来传播自己的作品。他们不需要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样,艺术家需要通过相互的支持来形成一种流派,因此,有人认为,美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图片的一代”运动是最后一个艺术家运动。现在的摄影艺术家作品愈发缺乏一个整体的思潮,摄影正朝着多元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


其次,在瓦尔特·本雅明、罗兰·巴特、马歇尔·麦克卢汉、苏珊·桑塔格、让·鲍德里亚等理论家之后,在上世纪末还曾出现过一些后现代理论背景的评论家对摄影发表的文章,但是尚未出现能对当下的摄影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理论家。结果,目前摄影理论滞后,而数码摄影技术似乎正引领着艺术家向前发展。


另外,世界各地尤其是欧美博物馆尚未出现一位像约翰·萨考斯基这样的著名策展人,能够通过策展和撰文来引导摄影朝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发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新任摄影部主任来自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上任两年后仍未策划出具有指向性的展览,该博物馆已失去当年对摄影艺术的“评判席”地位。纽约国际摄影中心首席策展人今年年初突然辞职,目前正在寻找一位能够既了解摄影史又熟悉当下摄影技术发展趋势的策展人。不过,一个新的现象是,纽约的惠特尼美术馆、纽约国际摄影中心以及美华协进会均搬到曼哈顿下城,它们正在通过重新建立新馆来为自己注入新的能量和寻找到重新出发的方向。


显然,摄影家正处在一个十分焦虑的时代,面对每天不断在因特网和社交媒体上泛滥的影像,以及日益更新的媒体和技术,他们在不断思考应当如何创作出真正具有创意的影像作品。世界各地的摄影家目前所面临的最大任务便是如何在观念上进行突破。他们或许应当思考是否可以从最新的摄影技术与最古老的摄影方式寻找到汇合点?是否能结合东西方的审美观念来创造出一种新的摄影艺术语言?摄影媒介是否能够与绘画、雕塑和装置等艺术形式结合来突破摄影媒介的疆界?摄影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什么关系?摄影到底在当代艺术里有何地位? 这些问题的回答或许能为摄影的继续发展找到新的方向。


(本文原载于《中国摄影》2015年第6期)


11

鲜花

握手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2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dony_1010 2015-6-23 23:17
学习。

查看全部评论(1)

验证码 换一个

友情链接: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中国摄影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   全摄影网   佳友在线   张张丽摄影器材   中国作品网   光圈   中国广播影视网   安徽摄影家网   西部摄影在线   快乐影友   中国摄影背心网   清远影友论坛   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网   图客网   祥升行摄影器材网   哈药影友论坛   中国国家地理   摄贸金广角   迪丽达相机网   中国大学生在线   清江摄影网   北京版权资源信息中心   美国旅游网   中国红色经典摄影网   草原摄影网   风华摄影网   上海(环龙)照材婚纱城   宝宝贝   甘肃省摄影家协会网   北京摄影器材城   纽约摄影学院中国学员班   国家摄影   龙摄天下摄影团   人人摄影网   西部风光摄影   百诺   旅游户外摄影网   城市风光网   霞浦摄影网   苏木山森林公园   好摄之友   武陵山摄影   VIVA无线新媒体   唯美正蓝旗影视网   安徽美展   金米拉摄影网   西部快门摄影团   百泉视觉摄影网   全球摄影网   中国东北风光摄影网  
关于我们:
做最好的摄影比赛网站,包含国内外几乎所有重要影赛信息,提供个性化的用户作品管理空间——“地盘”。具有频繁的摄影比赛及交流活动,提供高质量的影展及作品讨论,可迅速提升摄影爱好者的技术、技巧及参赛经验值。此外还有户外运动与装备等影像生活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大众摄影》杂志社、大众摄影网站受著作权人委托声明:网站内容版权归《大众摄影》、著作权人所有,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编辑使用本网站之内容。Copyright © 1999-2021 Popular Photography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04382号-1  联系电话:010-65250934  读者服务电话:010-65251453  广告部:010-65592505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66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