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兼职快餐联系方式-一品楼品凤楼网站论坛,24小时品茶微信wx,500元快餐4小时不限次数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大众摄影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用新浪微博连接

一步搞定

大众摄影网 首页 消息 查看内容

故事|鲍昆:我是怎样走上摄影批评这条路的

2015-8-26 10:02| 发布者: 编辑:孟伟| 查看: 4121| 评论: 6|来自: 大众摄影微信公众号

摘要: 尽管从摄影生态链上看,批评家和理论家似乎是在行业的“上游”,可以“??亍焙汀爸覆Α鄙阌暗姆较颍欢?,摄影观念,不进则退。相对于摄影师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批评家则要永远在路上。本期故事 ...

尽管从摄影生态链上看,批评家和理论家似乎是在行业的“上游”,可以“??亍焙汀爸覆Α鄙阌暗姆较?,然而,摄影观念,不进则退。相对于摄影师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批评家则要永远在路上。本期故事,我们采访了鲍昆先生,从1960年代的叛逆少年,到1980年代的摄影青年,再到如今的著名批评家,他是怎样完成这些转变的?


口述:鲍昆

整理:张一、可以

编辑:可以


回想这么多年,我觉得读书是真要功夫的,读书是武术,凭什么你一掌给我推一跟头?那要没个十年八年的训练你出得来吗?你以为今儿早上师傅叫你这么推,晚上你学着推一下,就行啦?尤其现代理论,它太复杂了,涉及到经济、政治、历史、文化,还有权力学说,解构主义方法论,弗洛依德的心理分析等等等等,所有的信息交织在一起,你一个都不懂,怎么写这个文章?



1964年小学三年级时的鲍昆


我以前很少跟别人谈我的家事。


其实我们家都是文人。我父亲啊,生我的时候他已经很大岁数了,接近五十岁。他是奉军里面的高级军官,张学良手下的一个文官,读书人。他是保定军官学校六期的学生,英文特别好,年轻时还写过军事方面的书,和陈诚这些人是同学。像我小时候我妈跟我说,你们读《红岩》里面有小萝卜头儿和黄显声将军的故事,那个黄显声就是天天在我们家玩儿麻将的。


东北军去西安,我父亲没有跟去,当时他正有伤寒病,就留在了北京。这没去我们家就惨了,很长时间没有职业,在北京坐吃山空。后来他去了傅作义的部队,北平和平解放时就算作了起义军官。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填出身,我填的一直是 “反动官僚”。再后来我大哥把他安排到天津文化局下面一个剧场里工作,直到退休,绝大部分时间在天津,去世的时候,只有我两个哥哥伺候他。


我们家另一个背景呢,就是刚才提到的我大哥。我们一共兄弟四个,我大哥叫鲍昌,二哥叫鲍晶,三哥叫鲍晟,现在两个大的哥哥都已经走了。我大哥从小跟着我父母在北京读书,他少年时就爱读一些“进步书籍”,爱从晋察冀来的同学那里打听一些解放区的消息,当时管共产党管的地区叫“山那边儿”,民间就是这么讲的,意思是山那边儿是另外一个世界。


1946年1月,他16岁生日那天,给家里留了一封信,然后一个人到西直门买了张火车票,就奔张家口了。当时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到张家口来就换了另外一个名称,叫华北联合大学,所有这些学校都在一起。到了张家口他就一头栽到共产党文艺干部的圈儿里了,丁玲啊、周扬啊、冯牧啊、艾青等,都在那儿。他是他们那里面的小孩儿。到了那人家问他想干嘛,他就说想学文学,结果人说文学系已经爆满了,你就学音乐吧。他就学音乐去了,当时李焕之是音乐系的系主任。


“平津战役”时,我大哥随部队去了天津接管城市??际翘旖蚋栉杈缭旱陌旃抑魅危不段难?,不断写歌词,写话剧,算是青年作家了。另外我二哥鲍晶也到了天津,参加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天津音乐学院的组办,是最初的十来个人之一。


所以我家这个背景就是这样,我父亲呢,是一反动派;我大哥呢,是一个地道的共产党干部。



我小时候一直在北京,那时候我们家特别穷,还有个从东北带来的保姆,她也没地方去,就和我家相依为命。所以我小时候是特别双重的性格,每一次填写履历表对我都是特别大一个侮辱,姓名、性别、出身,你只能确认你是一狗崽子,你是一另类,你他妈的没有任何前途。另一方面,我哥哥那一边给我的影响又完全是革命的一面,什么丁玲啊、冯牧啊,从小就耳熟能详。那时候我们家就住在西四附近一个四户人家的院里,也可以称为“大杂院”。但是陌生人首次见到我,好多人都以为我是旁边机关大院里的孩子。不过确实跟我玩儿的就是两拨人,胡同里的和机关大院里的,胡同里的这拨大多比我大六七岁。


1965年鲍昆与大哥哥们在能仁胡同


今年春节,我把曾经带我玩的这帮老大哥们请到一块儿喝了一顿酒。这帮人永远不叫我大名,管我叫小民选,因为我出生那年是第一次全国人民普选。他们说为什么当年带着你玩啊,因为觉得你和一般孩子不一样,跟你能聊起来。当时这帮老大哥有初中生、高中生,也有是老兵、联动分子。我还记得,他们找我来,说你带路,撬你们小学校军宣队的房子偷军大衣去,那时候的老兵坏着呢。我几年级的时候就和这些老大哥侃希特勒、二战,他们说你小子连这也知道啊,我说我看书啊,后来跟着这些老大哥们也没少看书。


那帮人里有一个外号叫“呆子”的,比我大六七岁,是个书痴。我上小学那会,大家的书是共享的,书在流转过程中呢,好多就没了,你都不知道怎么就没了。大家都说“呆子”这孙子书多着呢,就不给咱们看。我记得1968年夏天没事,我就找“呆子”去了。他住新华社背面的棉花胡同里,我找他聊书,聊了个兴高采烈,聊着聊着我就说,听说你这书特多啊,能不能让我???他说那你可不能跟别人说,我说我肯定不说。因为我小嘛,他就打开一扇给别人永远不开的柜子门,果然,他给所有书都包上皮儿了,藏这儿了,有些就是那些“没了”的书——这叫“眯书”。我记那天我骑着自行车,后面捆着特别厚的一摞书带回家了,里面还有《赫鲁晓夫讲演录》。


那时候我的读书量和很多老大哥是一样的,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罗斯文学和法国文学差不多都读了。中国经典的西游、三国、水浒这些书在1965年以前我已经读完一遍了,然后在“文革” 中把《儒林外史》《三言二拍》《官场现形记》《镜花缘》等这些都给读了。



我最早接触摄影,大概是在1965年前后。我有个表哥,是地质文工团的舞蹈演员,走南闯北,艺术家嘛,他当时三十多岁,老在家里玩儿摄影。这时候我也还在小学,起码我对这些东西有印象了,显影药,定影药,要有光,知道相纸到哪儿买。西单有一个卖照相馆裁剩下的相纸纸边儿的,一包包黑纸包着,几毛钱一包。


“文革”开始以后,大孩子都走了,北京城空空荡荡,我只能跟我的同龄同学们玩儿了。当时最高级的文化就是两样,一个是玩儿乐器,一个是玩儿照相。邻居里有文革前就工作的,我跟他们也是朋友,借吉他,借黑管。有的同学家有相机,就借来借去。那时候我就是看书、摄影,还有和街上不顺眼的碴架,青春啊,发泄不完的力量。


1969年在丰盛中学教室


中学毕业,我是我们同学里最后一批分配的。我们那时最早最牛的是当兵,当兵完了是分配工作。第一批去了砖瓦厂,家庭都是根正苗红的。我是1970年底才分配,最后一拨。当时根本不抱任何希望,我们家这成分啊。结果念到最后一名,同学跟我说叫你名字呢,鲍昆,就是你,要给我分配去西单商场。我回家跟我妈一说,我妈乐得啊,你想那是多大的事啊。但我当时没有觉得特别高兴,那时候大家都觉得当兵最牛,工人阶级也好,再惨,你是农,干商业?最惨!中国不一直是个轻商的国家么?


1970年底,我17岁,就到了西单商场。这时有个改变我一生的人,是我最大的恩人,我现在找不到了。她是我们学校的年级主任,当时叫连长。到西单商场报到的那天,我看她跟一个军代表说话,老冲我这边指指点点,我就感觉她一定是说这小子思想比较复杂,你们要注意。后来证明不是,是她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们先在西单商场培训了一个月,解决轻商思想,然后填志愿, 十几个商品部,什么鞋帽部、百货部、纺织部等等,让我选,我填了食堂。一起分配来的不少人就都搞不懂了,因为谁都不愿意去食堂。其实我就是不爱站柜台,我觉得站柜台后面,让人看来看去算什么事儿啊,我说我在食堂做饭我挺高兴的。


分配结果公布,我被分配到了照相部,那是西单商场里面最最牛的一个工作,体面,有技术,我都晕了,真的假的?。?!后来我知道,是我那个老师说了话,说这小子在上学的时候就喜欢摄影,模样长得也挺像样的。


鲍昆1973年在西单照相馆


西单街面上当时有三家照相馆,一个是国泰照相馆,从上海迁京的;一个是欧亚照相馆;一个就是西单照相馆。真正老北京人都知道的是西单照相馆,就是后来的西单商场照相部。照相部近四十多个人,我被分在照相室,其他大部分人都在修版、暗房这些工种。当时照相馆师傅是很高尚的职业,有技术、体面、又挺神奇的。照相室那五个灯,我一玩就是八年。


那时候每个电影院门口都有一广告橱窗,里面都是最新电影的剧情照,都跟连环画一样,看不起电影看它也能知道大概剧情。几乎全中国电影院橱窗里的照片都是我们那儿洗印的,因为我们是中国电影发行公司的委托制作单位,这可是大活儿。新电影一出来,我们就得忙活半个月。我们洗一个“底”就一桌子那么一垛,然后人家来车拉走,再回去分封?;疃κ?,我也帮干暗房,一看药水乏了照片不上影了,拿点“米得儿(米吐尔)”和“海德儿”(对苯二酚)往里一扔,影立刻就上来了。我们配药跟中药房抓药的一样,谁拿着天平配药啊,各种药一桌子,用手抓,冲片子看灰的话,再补点碳氧(碳酸钠),再搁点溴化钾,防雾,立刻就正常了,我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到了1974年,社会比较稳定了,干部基本都在干校,不太打了,插队的知青在农村也老回来。那时候大家生活苦,但很安静。这时候我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叫张海波,现在中央美院《世界美术》的社长。那时候他一到周末就找我来。他也带一些朋友来,中间就有陈渤的女儿陈小丽。陈小丽当时是典型的干部子女的气质,一身蓝衣服,大大咧咧的。张海波、陈小丽还带了不少香港的《摄影画报》给我们看。


1978年的鲍昆


1977年恢复高考。我是春天知道的,就想上大学,拼命备战,文革开始时我才小学文化水平,哪儿学过啊?文革学了几句英文,叫工农兵,Peasants Soldiers Workers,然后再学了伟大舵手Great teacher,Great Leader……就这么点。我的数学就是分数水平。半年内从分数水平要学到高三,结果第一次我考文科差2.5分没过线,没戏了。第二年我心就大了,我想学天文了,报的是兰州大学的地球物理系。那不他妈开玩笑么?等卷子一发下来我就知道全砸了,1978年考试题的难度完全上去了。


1979年,我还发奋,接着考,结果五一那天张海波来找我了。那真是好朋友,他说我必须跟你好好谈谈,我这两天老想你的事儿。我劝你不要再考理科了,你的基础根本不行,初一你都没上过,你擅长的是文科。他说的我那叫一个难受啊,我觉得我一生的志向就要没了。他说你别想那么多了,对你来说上学更重要,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大学太重要了。我考虑了一下,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当时已经有消息说考大学的年龄限制在25岁。他说你必须这次一把过,别报什么北大清华,咱们就田忌赛马,要实惠的。所以我就报了北京财贸学院,高分考上了。


到了财贸学院,我学的是商业经济,这个专业,要不做经济学者,要不就走实践的路子,做管理者??梢簿拓碓拢颐茄=涛翊Φ闹@鲜ν蝗徽椅?,说你上学之前是不是在照相馆工作啊,我说是啊,他说都会什么?我说都会啊,拍片子洗片子都会。他说那这样吧,咱们学校是个新学校,没人弄摄影这块。学校要添置设备,我们都不懂,既然你是专家,那你帮学校买相机去,你看看需要多少钱?我算了算,海鸥大小两款相机,闪光灯,放大机,总共两千多块钱。他说你去财务室拿发票去买吧。我就去崇文门外的“一级站”,买了全套,骑着自行车拉回学校,交给郑老师。他看了看又说,学校也没人会用啊,这样吧,学校有什么事儿呢你就来,有一间空房子你就当暗房吧。后来学校一开会就都是我拍照了,军训,运动会,全是。最早这个学校的照片我这儿都有。


后来又有一天,学校宣传部长找我,说你照相不错,我们都看到了,现在有一事儿,跟你这个工作有关系(俨然就成了我一个工作了)。说某月某日在北京大学召开北京高校摄影学会筹备会议,你代表咱们学校去参加吧。我一看那个公函说,部长,这是给老师的吧?他说嗨,咱们这儿也没人专职干这个,你就去吧!


123下一页
40

鲜花
3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3 人)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东岸是海 2016-12-19 13:42
拜读了
引用 海西梦 2015-9-1 10:51
大有启发的好文,拜读了!
.
引用 景如画 2015-8-28 14:25
"现实主义是永远有生命的"















”现实主义是永远有生命的“——赞
引用 学一招 2015-8-27 16:28
真不容易呀
引用 tyq 2015-8-27 10:57
大有启发的好文,拜读了!
引用 晨阳阳光 2015-8-26 17:24
有批评,才能健康发展!

查看全部评论(6)

验证码 换一个

友情链接: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中国摄影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   全摄影网   佳友在线   张张丽摄影器材   中国作品网   光圈   中国广播影视网   安徽摄影家网   西部摄影在线   快乐影友   中国摄影背心网   清远影友论坛   湖南省摄影家协会网   图客网   祥升行摄影器材网   哈药影友论坛   中国国家地理   摄贸金广角   迪丽达相机网   中国大学生在线   清江摄影网   北京版权资源信息中心   美国旅游网   中国红色经典摄影网   草原摄影网   风华摄影网   上海(环龙)照材婚纱城   宝宝贝   甘肃省摄影家协会网   北京摄影器材城   纽约摄影学院中国学员班   国家摄影   龙摄天下摄影团   人人摄影网   西部风光摄影   百诺   旅游户外摄影网   城市风光网   霞浦摄影网   苏木山森林公园   好摄之友   武陵山摄影   VIVA无线新媒体   唯美正蓝旗影视网   安徽美展   金米拉摄影网   西部快门摄影团   百泉视觉摄影网   全球摄影网   中国东北风光摄影网  
关于我们:
做最好的摄影比赛网站,包含国内外几乎所有重要影赛信息,提供个性化的用户作品管理空间——“地盘”。具有频繁的摄影比赛及交流活动,提供高质量的影展及作品讨论,可迅速提升摄影爱好者的技术、技巧及参赛经验值。此外还有户外运动与装备等影像生活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大众摄影》杂志社、大众摄影网站受著作权人委托声明:网站内容版权归《大众摄影》、著作权人所有,任何人、任何组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编辑使用本网站之内容。Copyright © 1999-2021 Popular Photography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04382号-1  联系电话:010-65250934  读者服务电话:010-65251453  广告部:010-65592505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966号
回顶部